·
盛元公主府。
李朝歌终于抄完了一页纸,立刻活动僵硬的手腕。她翻了下剩下的书页,生无可恋道:“也太多了吧。”
顾明恪坐在她旁边,手里握着一卷书,说:“不急,慢慢来。我一直在。”
李朝歌顺利扳倒了来俊臣,但她也被罚抄书。相对于成果,区区抄书根本算不得什么,但并不妨碍她觉得抄书累。
李朝歌放下笔,慢慢活动手指:“真是麻烦。我的字还不是标准小楷,想找人来替我写都不行。”
顾明恪听到这里,忍俊不禁,波光潋滟地瞥了她一眼:“现在知道后悔了?早让你练字,你非不听。”
李朝歌的字丑得非常别致,完全可以达到靠字识人的程度。除了李朝歌,还真没人能写出她那个别扭不羁的劲儿。
她都被罚抄书十遍了,顾明恪竟然还说风凉话。李朝歌故意用力靠在顾明恪身上,她不舒服,顾明恪也别想好过。
顾明恪没在乎自己肩膀上骤然加重的重量,他伸手,轻轻将李朝歌调到她舒服的角度,问:“怎么了?”
李朝歌捏了捏鼻梁,说:“我总觉得,这次扳倒来俊臣太顺利了。我们在女皇眼里真的有这么大的份量吗?”
“不是我们在女皇眼里的份量大,而是名声的份量大。”顾明恪说,“女皇根本不在乎来俊臣办了多少冤案,错害了多少人,她在乎的,从来都是皇位。”
如果不是顾明恪说出今日百姓冲上去殴打来俊臣,恐怕女皇未必会发落酷吏。见微知著,百姓能在有官员在场的情况下一起发狂,可见对来俊臣积怨之深。女皇很明白过犹不及,刀可以再找,但反噬到自己名声就不值得了。
李朝歌沉默。过了一会,她问:“这就是帝王之术吗?究竟怎么样做,才是一个好皇帝?”
顾明恪无言,他第一次在人间见李朝歌时,她也问了他这个问题。那时候顾明恪有许多理论,但是现在,他词穷了。
李朝歌等了一会,爬起来看他:“你怎么不说话了?”
顾明恪眼眸里如含了一汪水,无辜地和她对视:“我又没当过皇帝,我怎么知道什么叫好皇帝?”
顾明恪有神识,这些话不必担心被人听去,故而私底下他们两人说话都十分自在。李朝歌意外了一瞬,眼睛微微瞪大,随后,不知是好气还是好笑地打他:“你没当过,那你当初敢长篇大论地教训我?”
顾明恪乖乖由李朝歌动手,他揽着李朝歌坐好,说:“时辰不早了,再写一页,你该去睡觉了。”
李朝歌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孝经,觉得脑壳疼。她不想动,顾明恪握着她的手,沾了墨,不疾不徐在纸上写字。
顾明恪对模仿笔迹驾轻就熟,毕竟他小时候,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模仿别人。
顾明恪带着她写字,李朝歌不必使力,手腕轻松很多。她懒洋洋靠在顾明恪肩膀上,看了一会,说:“你学的还挺像。以后你不在大理寺干了,可以考虑去伪造文书。”
顾明恪轻笑,胸腔微微震动:“我还以为我做了驸马都尉,公主的食禄总是能养我到老的。结果,竟然还需我自己谋生?”
李朝歌也笑,故意道:“那得看你表现。万一你以后变丑、变老、变好色了,我不想养你,那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。”
丑和好色暂且不提,顾明恪垂眸瞥李朝歌:“你就这么歧视别人年龄?”
“我随便说说而已,你急什么。”李朝歌不紧不慢瞭了他一眼,“莫非你对号入座了?”
顾明恪抿着嘴不说话,过了一会,李朝歌似笑非笑抬眼:“生气了?”
“没有。”
李朝歌点了下头:“没有就好,那我就不哄你了。”
顾明恪噎住,气息低沉了很久。李朝歌忍着笑,从他手臂中钻出来,揽着他脖颈,在他唇边轻轻一啄:“好啦,和你开玩笑的。无论你以后变成什么样子,我都不会嫌弃你。”
瞧瞧她这个词用的,嫌弃。顾明恪冷淡地睨了她一眼,唇边没忍住露出笑。
顾明恪也不知道自己不被人嫌弃,到底有什么可高兴的。
李朝歌靠回他身上,安心欣赏他的手。顾明恪手长得漂亮,腕骨也精致优美,骨肉匀亭。顾明恪将李朝歌的手捉住,重新塞到自己手心,以两人一起握笔的姿势写字。李朝歌一时无语,道:“我都没用力,你握着我的手反而更费力气,何必呢?”
“这是你的任务,应当你亲手写完,不能作假。”
李朝歌啧了一声:“你倒是会钻空子。果然啊,最懂得如何弄虚作假的必然是最了解规则的人,搞律法的人果然不可信。”
顾明恪没说话,他写字很快,转眼间半张纸就写完了。这个姿势让李朝歌想起自己刚学写字的时候,她问:“你学的第一个字是什么?”
“王。”
“为什么是这个字?”
“不知道。”顾明恪如实回道,“我想了一辈子,也没想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。”
何为君之道,何为王道?当年夔国二公子不懂,如今的顾明恪也不懂。顾明恪反问:“你学的第一个字是什么?”
“是我的名字。”李朝歌用小拇指轻轻在他手心比划,“朝。周老头只教了我这个字,我小时候还一直以为我叫朝哥呢。”
顾明恪皱眉,他心中生出丝异样,问:“你说你记不清六岁前的回忆?”
“嗯。”李朝歌点头,叹道,“脑子里隐隐约约有画面,但是一仔细想,就什么都想不到。”
顾明恪没有接话,李朝歌靠在顾明恪怀中,也没看到他眼睛中的猜疑。
既然李朝歌记不清自己走失前的事情,那周长庚为什么知道李朝歌的名字?
第146章 盛极
来俊臣被下狱的消息很快传遍朝野, 第二天上朝,臣子向女皇细数了这两年来俊臣犯下的恶行,女皇大怒,下令将来俊臣斩首。
来俊臣行刑日期定的非常近, 初六定罪, 十二月二十就执行。这么快斩首,一方面是群臣恨来俊臣, 另一方面, 也是女皇默许。
斩首并不是全年都有, 出于礼法、迷信和朝廷财政等种种考虑, 斩首往往集中于秋冬,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秋后问斩。开朝时皇帝将问斩时间定在十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,后面就一直沿用下来。
现在已经十二月了,如果错过这次,来俊臣就要再等一年。无论臣子还是女皇都不想冒这个风险。
早朝基本围绕着讨伐来俊臣展开, 臣子越说越激动,来俊臣的罪行也越来越大,最后,女皇顺势在民间发布公告, 公开批判来俊臣的行为,整顿风气, 以示君威。
大臣们无论心里怎么想的, 嘴上都高呼“圣人英明”。早朝在一片歌功颂德中结束, 臣子们三五成群往外走, 李朝歌也往镇妖司走去。一路上,她察觉到不少隐晦的视线。
昨夜张府门前的动静闹得那么大,再加上不远处就是南市, 人来人往消息最灵通。一夜的功夫,全城上下都知道来俊臣是得罪了盛元公主,被盛元公主和驸马联手参倒了。曾经来俊臣多么横行霸道、恃宠无忌,却因为一件小事败在了盛元公主手里。
来俊臣都倒了,现在,可以说李朝歌和顾明恪在朝堂里再无对手。
回镇妖司后,白千鹤过来和李朝歌禀报:“石旭光,或者说石扬,已经被我们的人看起来了。但是他的手上有伤,现在还不能进诏狱,我让人将他关在外面,等手养好后再入狱。”
昨天李朝歌在街上和来俊臣起冲突,白千鹤趁乱下了许多黑手。后来李朝歌和来俊臣被女皇叫走,白千鹤便留在外面善后,驱赶人群,恢复秩序,顺便将石扬带走了。
李朝歌点头:“好。给他叫一个郎中,好好看一看他的手,过几天再审问也不迟。多年挑灯夜读不容易,如果手就这样废了,未免太可惜。”
白千鹤应是,他递给李朝歌一个单子,上面是鬼爪一般的字:“这是昨天张府被人抢走、砸烂的东西,我大概记了个数,指挥使你看一下。”
李朝歌接过来一瞧,被那些鬼画符丑的眼睛疼。她只扫了一眼就还给白千鹤:“你找个字好的人重抄一遍,然后交给御前太监吧。张氏兄弟是女皇的心肝,无论损失了多少钱,女皇都会处理的。”
白千鹤撇撇嘴,很不服气自己的字被说丑。他将文件收好,顿了顿,脸上神情似有些犹豫。
李朝歌察觉他不对,问:“怎么了?”
白千鹤收起吊儿郎当的样子,脸色肃穆,说:“指挥使,昨日的事已经传遍了。我们都知道当时是来俊臣欺人太甚,是个血性人都忍不了,但其他人不知道。他们只看到你们夫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,连女皇身边最信任的宠臣都能扳倒。物极必反,盛极必衰,现在你和顾寺卿风头太盛,恐怕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李朝歌放下手,微叹了口气:“我知道。但是朝堂上不进则退,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呢?”
弱者可以把自己藏在人群里,明哲保身两不得罪,可是站在顶峰上的人没有资格说不。她明知道锋芒毕露不是好事,但她没有办法避免。
魏王府里,李常乐听完宫女的话,柳眉竖起:“昨夜女皇真是这么说的?”
宫女点头:“六郎亲耳所闻,绝无虚假。”
李常乐眉头紧锁,心中生出种极其不妙的感觉。李常乐摘下一枚簪子递给宫女,说:“你今日做的很好,快回去吧,不要被人发现。传话给六郎,让他继续盯着女皇,一旦有消息,立刻传给我。”
李常乐佩戴的首饰价值不菲,宫女大喜,千恩万谢地走了。等宫女走后,李常乐不由站起身,在屋中来回踱步。女皇昨夜竟然说李朝歌长此以往,岂堪大用。李朝歌如今已权势滔天,还能有什么大用?
李常乐心情无比沉重,她一直防备着武元庆、武元孝,竟忘了李朝歌这一茬。莫非,女皇想将皇位传给李朝歌?
荒谬,怎么能有这种事情!李常乐气得不轻,女皇篡位就已经够倒行逆施了,女皇竟然还动了将皇位传给李朝歌的心思?自古家业都要儿子继承,没有儿子要么招婿,要么过继,绝无有儿子却将家业交给女子的道理。
最重要的是,李怀是李常乐最亲厚的兄长,武元庆是李常乐名义上的夫婿,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,最后由武元孝登基,那武元孝也是她的大伯兄。如果最终是李朝歌和顾明恪获胜,那李常乐将竹篮打水,一无所有。
李常乐心里十分烦闷,她发现自从李朝歌出现后,她的人生就变得一塌糊涂。未婚夫变心,父兄接连辞世,好友一个个疏远,还要被逼着嫁给不喜欢的人。李常乐付出了这么多,不就是为了逆风翻盘吗?如果最后李朝歌登上皇位,那李常乐还要看李朝歌的脸色过一辈子?
李常乐光想想就觉得恨,不行,她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。李常乐忍不住想,如果没有李朝歌该多好。她自始至终都是父母最宠爱的唯一的女儿,她会顺顺畅畅嫁给裴纪安,父皇死后,皇位由李善继承,女皇不会有机会篡位,李常乐也不必和裴楚月、高子菡等人闹翻。再过几年,李常乐会和裴纪安生下嫡出儿女,她拥有最出色的夫婿,最雄厚的婆家,最疼她的兄长。她会一直活在众人的艳羡中,过着幸福的生活。
但是现在,一切都毁了。李常乐两个兄长一个早逝,一个被圈禁,她被迫和一个自己完全看不上的人同床共枕,李朝歌却踩着众人的尸骨直上青云,夫妻二人权倾朝野,现在甚至有问鼎皇位的可能。李常乐想要阻止,但李朝歌和顾明恪十分得女皇信任,两人在朝中、民间口碑都很好,手中也握有实权。他们两人加起来,可以说所向披靡,再无敌手。李常乐拿什么去对抗这两人?
李常乐在地上来回踱步,越来越焦躁。李常乐找不到任何筹码,她虽然在女皇身边安插了男宠,然而小打小闹可以,一旦碰到朝廷大事,二张兄弟根本说不上话。何况,李常乐还没法完全掌控张彦之、张燕昌。
张燕昌是颗口蜜腹剑的毒糖,张彦之更是态度暧昧,李常乐须得防备着被二张反咬一口,她实在不敢将胜算压在男宠身上。李常乐细数曾经的亲朋故友,竟一个都联系不起来,裴家、长孙家已离开洛阳,李氏诸王全部流放,裴楚月这类手帕交虽然还在,但也做不了夫家的主。至于李常乐自己的夫家,不提也罢。
李常乐和武元庆貌合神离,她看不上武元庆,武元庆何尝不在防备她。李常乐正满心烦躁,外面走过来一个侍女,说:“广宁公主,老夫人让你去梁王府。”
李常乐本来心情就不好,一听武孟氏叫她,越发心烦:“没空,我不去。”
侍女为难,说道:“公主,老夫人说你已经许久没有给她请安了。今日梁王妃病了,公主若是还不回去,以后就不必叫她婆婆了。”
李常乐翻了个白眼,正想说什么,眼睛突然轻轻一动:“梁王妃病了?”
·
“梁王妃的病没什么大碍,老朽开几贴药,王妃只要勿忧勿虑、好生将养,等过了年就能转好。”
武孟氏点点头,让侍女跟着太医出去开药。李常乐跟在武孟氏身后,问:“婆母,大嫂怎么突然生病了?”
武孟氏冷笑一声,说:“广宁公主还记得自己是武家的媳妇啊?我还以为,广宁公主忙着和外男联络感情,已经忘了我这个婆婆呢。”
武元庆红颜知己无数,李常乐也不甘示弱,一个接一个往府里领男宠。武元庆忙着玩自己的,没对李常乐说什么,但武孟氏就完全看不下去了。
武孟氏见了人就抱怨二儿媳对她不孝,成婚一年,肚子里一点动静都没有。李常乐自知理亏,对这些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默默忍了。然而武孟氏越发得寸进尺,最近时常叫李常乐来她身边侍奉,话里话外让李常乐遵守妇道,不要成天出门参加宴会。
因为女皇当政,女眷宴会上越发玩得开,叫男宠作陪是常事。李常乐最开始带男人回来,后来见影响不好,干脆去别人府上玩,一待一整天。那么长的时间,李常乐在干什么呢?
这样的障眼法连三岁小孩都骗不过,武孟氏每天被闲言碎语气得跳脚,今儿见了李常乐,又阴阳怪气地挤兑。
李常乐今日来有事要做,便忍了武孟氏的无礼,说道:“大嫂这病多久了?马上就是年关,梁王府迎来送往有不少事,主母病了会不会耽误正事?”
武孟氏轻嗤:“现在的媳妇真是娇贵,一个说不得打不得,另一个随便吹了点风,竟然就病倒了。幸好还有侧妃,要不然岂不是丢元孝的面子。”
武孟氏话里夹枪带棒,两个儿媳没一个是好的。李常乐只当听不到,像放心了一般,说:“那就好,有侧妃给大嫂分担,大嫂也能安心养病了。婆母,梁王今日什么时候回来?”
武孟氏终于感觉出些不对劲,她回头,稀奇地看着李常乐:“太阳打西边出来了,你问这个做什么?”
李常乐微笑:“我有些事想和梁王商量。说起来我们家许久没有一起吃饭了,我这就将魏王叫回来,我们一家好好吃顿饭。”
·
北风呼啸,屋外的枯枝被风吹得呜呜作响。梁王妃徐氏靠在引枕上,有些出神地望着外面。
侍女在旁边轻声提醒:“王妃,您还病着,不能劳累。您回床上歇着吧。”
徐氏听到侍女的称谓,低头苦笑。王妃?她哪有什么王妃的样子。她是武家还没发迹时嫁给武元孝的,和当时的武家还算门当户对。谁能知道,后面武家有这么大的造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