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安巷中一个行人都没有,当马蹄声传来,门缝后面瞬间就多了许多眼睛。
“是长威伯回来了。”
家家户户打开大门,街坊们背着包袱纷纷涌出来,七嘴八舌的问着。
“伯爷,外面如今如何?”
“伯爷,他们说陛下驾崩了……”
“……”
蒋庆之举起手,等众人安静下来后,说道:“陛下安好,京师也安好,你等该做什么只管去。”
众人一哄而散。
“老大去打酱油。”
“赶紧把包袱卸下来,吃食都拿出来。”
“你这个蠢货,竟把家蛇都带上了!”
蒋庆之下马,浑身放松的走进巷子。
家门外,李恬带着仆役们正在等候。
“夫君辛苦。”
李恬蹲身。
蒋庆之扶着她,对富城微微颔首,“你在家也不易。”
夫妻二人进了家门。
宣武门此刻多了百余军士戍守,这些未曾经过战阵的将士看着有些紧张,不时回头看看城中,或是翘首看看城外,仿佛下一刻便会冲出许多敌人来。
蒋庆之先前令四门封闭,在嘉靖帝的旨意到达之前,不许任何人进出。
这不,没多久城外就堵住了数百人。
姜氏便是其中的一员。
四十多岁的姜氏粗手粗脚,脸上带着卑微的笑。她此次从家乡来京,刚开始是跟着乡人一起上路,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去处,半道就只剩下姜氏一人赴京。
“好大的城墙哟!”姜氏看着雄伟的京城,一直在赞叹。
边上有马车,车帘掀开,一个锦衣男子蹙眉道:“呱噪!”
姜氏回身见是贵公子,吓的蹲身,“奴不敢了。”
“晦气!”贵公子放下车帘,说道:“京师此次动乱,虽说不知具体缘由,可想来与太子薨了有关。”
他的对面坐着一个文士,文士说道:“陛下本可利用太子出阁读书之机,与我等缓和关系。可他做了什么?”
文士冷笑,“太子先加冠,加冠时陛下亲临,严嵩,崔元等人主持,陛下更是亲临南郊祭祀。最后以群臣行拜见帝王大礼而告终。这一切都是在告诉咱们,他依旧不会低头!”
“所以他们就来了个釜底抽薪。”贵公子掀开车帘看了一眼,“守城的军士看着有些不安,不过并无惊惶之色,可见那些人的筹谋并未成功。”
这时数骑赶到,带来了嘉靖帝的旨意。
随即拒马被拉开。
“看来确实是失手了。”贵公子叹道。
马车缓缓驶进城门,贵公子再度掀起车帘,就见先前那个粗手粗脚的妇人正冲着军士赔笑脸,见到他探头出来,便下意识的蹲身赔笑。
“蝼蚁一般啊!”贵公子叹道。
蝼蚁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,贵公子觉得此刻的局势便如同那个妇人一样毫无意义。
姜氏进了城,一路好奇的看着周遭的繁华,半晌后拿出一张纸,寻了个伙计问路。
“新安巷?”伙计指着左侧,“你顺着这条街一直走,看到太平仓就左转,顺着进去……”
“多谢多谢!”
姜氏千恩万谢,随后顺着这条大街一路前行。
当找到新安巷时,她有些犹豫。
“找谁呢?”
一个老人牵着孙儿出来。
“老丈,这里可是新安巷?”
“正是,你找谁?”老人问道,孙儿仰头看着姜氏,“是找伯爷的。”
老人笑道:“就你知道。”
“奴找个叫做莫展的。”姜氏说。
“莫展?”老人摇头,姜氏急了,“那是我儿,我儿请人带口信,说是给贵人做事,让奴来京师寻他呢!”
“贵人?”老人说道:“你说的贵人叫什么?”
“说是姓蒋。”
“那就是长威伯了,你顺着进去找就是了。”
“在哪呢?”
“右边,门脸最大那一家。”
门脸,门脸……
姜氏站在伯府外面,有些胆怯的拿起门环叩门。
边上小门开了,探出个脑袋,“找谁?”
“奴……奴来寻莫展。”
门子问:“你是他什么人?”
“我是他娘。”
“等着啊!要不你进来歇歇。”
“不必不必。”
姜氏急忙摆手。
等门子去通知人时,姜氏打量着这伯府。
大门很大,比乡里那位举人老爷家的门都大。
看了一会儿,姜氏有些不安,心想儿子怎地还不来。
……
“……莫展此人沉默寡言,可却很是可靠。你这里安排一下。”蒋庆之真的累了,回来交代了一番,便准备去沐浴。
李恬让人去服侍,随后令人把莫展叫来。
“见过娘子。”
莫展依旧是那张冷脸。
“家里还有什么人?”李恬知晓丈夫话里的意思:莫展此人可重用。
“就剩下了母亲。”
“没成婚?”李恬有些诧异。
莫展十九岁了,在这个时代十九岁有几个孩子不少见。
“小人一直在军中。”一句话就说出了从军的无奈。
未婚从军,家中就剩下一个老娘,这样的人家谁看得上?
“婚事后续再慢慢看,先把你母亲接来。”李恬说道。
“小人早已去信家中。”莫展说道。
“如此就好。”
莫展告退。
“莫展,你娘来了。”
正好有人来寻他,莫展点头,随即去了前面。
蒋庆之沐浴出来了,见妻子有些发怔,便问道:“怎么了?”
“那莫展话太少,冷冰冰的。”
“话少不是坏事。”
李恬点头,“回头我给他寻一门亲事。”
“也好,这事儿我就不过问了。”蒋庆之笑道,“毕竟男主外,女主内。”
“夫君疲惫,又忙碌了许久,歇了吧!”
“一起?”蒋庆之素了许久,有些蠢蠢欲动,伸手就搂住了妻子。
“哎!这青天白日的……”
“青天白日才好啊!”
“你……”
……
姜氏正在门外忐忑等待,莫展出来时,见她挎着包袱,腰背微微弓着,仿佛下一刻就准备行礼。
“娘!”
姜氏抬头,眼中迸发出了惊喜之色,“大郎!”
……
“得了你的口信,我便去辞工,东家说本想让我投附在他家,大郎,若是能投附在东家,省了好些事呢!可惜了。”
姜氏一边解开包袱,一边唠叨。
“娘,投附就成了奴仆!”莫展说道。
“奴仆总比饿死强。去年旱灾,若非我在东家帮忙带孩子,指不定就饿死了。”
姜氏拿出包袱里的衣裳,“这是娘给你做的衣裳,大郎你这是作甚?起来,起来!”
莫展跪在地上,“孩儿不孝。”
姜氏努力也拉不起儿子,坐下喘息,“这都是命啊!”
随后母子说着各自的情况。
“……东家的田地越来越多,家里的人口也越来越多,好生奢华。
吃顿饭……大郎不知,东家五口人,吃饭的阵仗可不小。
菜上来不到一会儿,不管动没动过就撤了,接着上……
哎哟!真是富贵到了极致。只是娘觉着啊!这人要惜福不是,浪费吃食天打雷劈呢!”
姜氏抬头,扯扯莫展的衣襟,退后两步看看,满意的道:“正好。”
莫展问道:“娘,那家人哪来的田地和人口?”
“咱们这等人家都是家无余粮的,若是没病没灾还好,一旦有个三病两痛你治不治?
没钱咋办?只得寻了有钱人借贷,那利钱可不低,病治好了算是运气,一家子还个几十年,运气好了能还上。
运气不好利滚利,债越累越多,只得投附债主为奴为婢。
再有,若是有个天灾,地里收成不好,一家子难道真要等着饿死?”
姜氏拿出了几个干饼子,“那也只能去借钱借粮,还是利滚利……大郎,咱们村里的地,如今四成都归了东家,人口也差不多是这个数。
哎!可惜你不在,不然凭着你这身力气,东家定然舍得给钱。对了,你如今投附的这家人是作甚的?对你可好?能吃饱不?”
“挺好。”
“是了,看你这铺盖就是稀罕货,可见主人家不差。”姜氏说道:“回头娘在京师寻个人家做活,洗衣烧饭,或是帮人带孩子都成,好歹给你存些钱娶媳妇。”
“娘,这些不用操心。”
“你都十九了。”
“府里都包了。”
“都……都包了?”
“嗯!”
“这人家……慈善呢!大郎,主家是作甚的?”
“主家是陛下的表弟。”
“你说什么?”
“主家是陛下的表弟。”
“……”
……
蒋庆之一觉睡到天擦黑,李恬早已起了,在外面低声和黄烟儿说话。
“……此次跟随夫君北上的,问问孙不同如何安排的值守,尽量让他们多歇几日,该松散就松散。”
“另外,莫展的老娘来了,他的住处重新安排。”
“那他母亲的的月钱……”
“比照你的。”
“啊!那么高?”
黄烟儿是李恬身边的首席丫鬟,待遇是第一等。
“那是夫君身边的盾牌,人家连命都不要了,难道府中还舍不得那点钱财?”
“是。”
“娘子,莫展在外面求见伯爷。”有侍女来禀告。
“夫君还没起,要不让他晚些再来。”
“我起了。”
稍后,蒋庆之在前院书房见了莫展。
“……母亲说,那常举人这些年兼并田地,收纳人口,村里四成人口和田地如今都在他手中。”
“四成!”蒋庆之闭上眼,“放眼望去,大明处处皆是这等土财主。四成……这还是少的。”
大明的财富绝大部分都聚集在这些人家,绝不止四成。
“财富和人口越来越向他们手中集中,这个大明就越危险。嗯!”蒋庆之突然一怔,“你如何想着去问这个?”
莫展冷漠的脸上多了些为难,微微蹙眉,“小人知晓伯爷是要做大事。”
“哦!那你可知我要做什么大事?”蒋庆之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个冷漠的宣府第一刀。
“天下大事。”
……
蒋庆之回到了后院。
对李恬说道:“莫展此后的月钱提高两等,只比富城和石头低一等。”
李恬一怔,“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