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大早廷正就去了李家。月瑶收拾妥当去了静思园,对于宴会后来的过程月瑶不知道,也没兴趣知道。
但是到了静思园,月环看向月瑶的眼神却很复杂,从昨天的事她更加确定,马鹏中举,中进士都是月瑶的手笔。可是在回来她询问了关于科举的事情,对月瑶越忌惮。一般闺阁女子只会关注穿衣打扮,至多也就在琴棋书画之上费点功夫,但是月瑶却能记得科考的题目,重生之前的月瑶到底是什么样的。通过这件事,月环越不愿意再与月瑶为敌了,跟这种人为敌,会死得很惨的。
月瑶现在对于连家大房所有的人,都是保持者警惕之心。虽然她对月环的感官很好,但是却不排斥月环为了利益算计利用她,所以她对月环也一样保持了警惕之心。
傍晚时分花蕾出去了一趟,回来的路上花蕾健步如飞,让府邸里的人纷纷侧目。
回到兰溪院,就叫来了邓妈妈,然后跟邓妈妈一起找了在书房练字的月瑶。
月瑶望着两个人那兴奋的模样:“赚了多少?”能让他们两个人这么兴奋,肯定是赚了不少。
花蕾一副姑娘好聪明的眼神:“姑娘,一共翻了四倍。我投了十五两银子,赚了六十两。妈妈投了三千两,赚了一万二千两。”月瑶现在很大方,不再如上辈子一般抱着金山不会用还被人诬陷是大房养大的。作为贴身丫鬟的花蕾得了赏赐不少,若不是花蕾拿了一部分补贴家里,积蓄会更多。
虽然有很多人看中于子达,押他是这科的状元郎,但是押三元及第的人还是比较少。毕竟三元及第虽然是读书人的梦想,但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只存在书本里,更不要说大元朝以前还没有过,所以赚了四倍,也不是稀奇。
月瑶淡淡一笑,四倍也就赚了一万多两银子,也没什么稀奇的,而且这种事情其实就是投机取巧,很难碰得上:“有没有给你叔叔跑腿费?”赚了这么多钱总得给人辛苦费。
花蕾赶紧点头:“有,有,有,我给了叔叔家一百两银子。”这是花蕾出去之前邓妈妈及交代好的。
月瑶点了下头,一百两银子相对赚的不算多,但是对于花蕾叔叔家也不算少了,是他们夫妻几年的月例银子了。
花蕾的父亲是老大叫刘大,叔叔叫刘二,两人都是老实巴交的人,不过感情不错。刘二虽然知道赚了很多钱,但是这些钱跟他没有关系。不过就是有点懊悔为什么就没将存着的银子也投入进去(这些银子也是之前帮月瑶办事赏赐下来的)。不过得了一百两的赏赐,还是让刘二没回过神来,一百两银子,刘二还是第一次得这么大笔款子。
十两银子刘二能不动神色,但是一百两银子想瞒住枕边人那是决计不可能的,丈夫的异色刘二媳妇当天晚上就知道了。
邓妈妈并不在乎这些钱财,姑娘说了会给她养老她也不需要存什么银子,而且她一个老太婆能吃多少用多少,姑娘该多点银子傍身。这大半年姑娘为了收买人,可是撒了不少的银子出去。姑娘的大方之名可都是用银子换来的:“姑娘,这些银子你拿着。”
月瑶没有接邓妈妈递过来的银票:“等过段时间我放了妈妈的身契,妈妈用这些钱置办些田产等产业,到时候再收养个女儿,妈妈将来就能跟女儿女婿过活,享享清福。”月瑶不介意养着邓妈妈,但再如何养着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好。
邓妈妈鼻子酸酸的。姑娘是真懂事了,连她将来都给考虑到了。邓妈妈对于月瑶的安排是没有异样的,一般像她这种情况都会收养一个女儿,带着一大笔钱跟着女儿女婿过活。只要女儿女婿有良心,日子也是过得极为舒畅的。当然有姑娘撑腰,也不怕女婿起什么坏心思,只是,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:“姑娘,等姑娘在沈家立稳了脚跟以后再说这些不迟。”她现在哪里有这个闲心。
月瑶不会告诉邓妈妈她没打算嫁到沈家去。沈家的这门亲事,过些年她肯定是要去退的:“妈妈,一个人的品性需要时间观察,急匆匆会看走眼,所以现在就多关注下下面的小丫鬟。”一般收养义女养老,都是收养无父无母买进来的小丫头。现在兰溪院没有,不过,到时候兰溪院肯定要添置些人。
知人知面不知心,人会隐藏带着面具示人,这就需要用心观察才能看透一个人的本性。
邓妈妈却是坚定的摇头:“姑娘,这件事也不急。”邓妈妈的意思是等月瑶嫁人,在夫家站稳脚跟再说这样的事。只有姑娘样样都好了,她才会去考虑以后的事。
月瑶笑了下:“那就等过段时间再说。”
收养义女的事情可以将来说,但是这银钱邓妈妈死活要给月瑶:“姑娘用钱的地方也多,再者这钱放在我身上也不妥当。”邓妈妈是仆妇,仆妇身上有上万两银子,这万一传扬出去得是多奇怪的一件事,到时候,莫氏抓住了这件事肯定大做文章。
月瑶想了想还是接了邓妈妈这一万多两银子:“妈妈,这些银子我暂且给妈妈保存着,等将来我再还给你。”莫氏连她身上的银子都能打主意,若是得了风声知道邓妈妈手头有这么大笔的银钱,赶走还算是轻的,打死都有可能。对于莫氏的狠毒月瑶再清楚不过。
邓妈妈对于月瑶愿意收她的银子,还是很高兴的。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件事会泄露出去。
花婆子急匆匆地就去了正房。她刚才得了一个消息,得赶紧跟夫人说,也不知道对夫人是否有用。
莫氏看着她的神色,将身边的人都撤了:“出了什么事了?”若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,花婆子不会是这个神色。
花婆子在心里打了一个腹稿:“夫人,前院的马夫刘二家的这两日突然阔绰起来了。”
莫氏望了一眼花婆子,刘二为月瑶办事这她是知道的,这刘二家的突然阔绰起来,肯定是有文章了。
花婆子觉得这件事蹊跷:“夫人,这刘二是三姑娘贴身丫鬟花蕾的叔叔。家里有三儿两女,如今三儿子在四少爷身边当小厮,这刘二家往日里穷的叮当响,前两天突然给孩子置办了新衣,那刘二的老婆还带出了一只金镯子。那镯子虽然是包金的,但是怎么着也值个二三十两,零零碎碎花用不下五十两银子。”
莫氏面色一冷:“可知道这刘二给三姑娘办了什么事?”刘二是投靠了三丫头,突然之间阔绰起来,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与月瑶有关系了,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事。
花婆子摇头:“暂时还不知道,只说是三姑娘赏的。”她是先来给夫人报备一声,至于下一步该如何做就得听夫人安排了。
莫氏自然要弄清楚了,三丫头一下给了刘二这么多的赏钱,这么大手笔定然是大事了。
刘二去赌坊两次是告假去的。刘二当时怕有事,更怕有人跟踪被人认出来,还是乔装去的,可是在媳妇面前到底是露了只言片语。
刘二媳妇没往里想,得了丈夫的话往日里口风也很紧,但是再紧也防备不了别人的手段,三杯酒下肚,刘二媳妇倒豆子似的都说了。这些人都是人精,从刘二嘴里大概也猜测是是什么事了。
莫氏做梦也不会想到,月瑶竟然会去赌钱:“三丫头竟然去赌钱?”那丫头视金钱为粪土,竟然会去赌钱,还有比这更让人吃惊的,
赌钱是其次,问题是这个丫头竟然开始看重钱了,这对莫氏来说决计不是一个好消息。
花蕾得了一个小丫鬟的信,面色白地对着月瑶道:“姑娘,不好了,押注的事被大夫人知道了。”叔叔可是拍着胸脯说他不会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的,可是现在事情却泄露出去。若是被人知道姑娘去押注,还不知道老夫人如何震惊呢!
月瑶放下手里的紫毫毛笔,转头看着花蕾:“知道就知道了,不知道的还以为天塌下来了,以后做事镇定点,一点小事就让你乱了手脚。”知道又如何,她就等着让莫氏知道。
花蕾去取银票的时候再三告诫她叔叔,这件事事关重大不可泄露半个字出去,没想到竟然出了差池:“姑娘,这可怎么办?若是被老夫人知道了……”若是被老夫人知道了她们瞒着姑娘押注,重则打死,轻则也要卖出去。
这个时候,花蕾忍不住有些后悔,若是当初她没有举荐叔叔给姑娘当差,也就不会有这些事了。
月瑶转头看着花蕾:“你婶婶说了押注多少没有?”
花蕾赶紧摇头:“没有。我婶婶只知道叔叔是去的钱庄,然后得了姑娘的赏赐,至于具体的事我婶婶并不知道。”
月瑶点头:“那你之前有没有告诉你叔叔,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,连你婶婶也不能说?”月瑶不是猜测,而是确定莫氏一定会闻到风,然后抓着不放的。所以,花蕾去取钱的时候让她转告了刘二这话。
花蕾连忙点头:“姑娘,说了。”
月瑶听到说了,不慌不忙地将刚刚写满字的之上铺在地上。这是月瑶的习惯,练完字后,挑选出觉得最好的一张,再跟拓本上的字对照看看哪里不足,不足之处再改进。
花蕾心里惶恐至极,再见着姑娘不慌不忙的模样,忍不住轻声道:“姑娘,这件事若是被大夫人知道……”早知道她就该劝住姑娘,不要让姑娘下注了。
月瑶轻声道:“不用担心,不会有事的。”最多也就罚她抄写经书了,没多大的事。
花蕾见着月瑶的神情,实在是没办法,跑去跟邓妈妈说了。邓妈妈得了消息,脸色煞白,赶紧过来找月瑶:“姑娘,这件事都是我的错,老夫人若是问起来,姑娘就说不知道这件事。”
花蕾也是跪在地上,面色青了又白,但还是咬着下颚道:“姑娘,这件事若是出来了,奴婢愿意一力承担,姑娘身边不能没了邓妈妈。”
月瑶听了注意力终于不在白纸上了:“你跟邓妈妈谁都不能少的,你们放心吧,就算祖母知道这件事最多也就罚我抄写几遍女戒,不会有事的。”莫氏能抓住这么好的机会除掉邓妈妈跟花蕾,肯定不会手软的,但是她又岂能如了莫氏所愿。
邓妈妈跟花蕾看着月瑶:“姑娘,不能。”
月瑶望着惊恐不安的邓妈妈跟花蕾,笑着说道:“无妨,我早料定莫氏会知道这件事。这件事你们谁都不能承认,祖母问起来,你们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,我有打算的。”唆使主子去赌博,这么大的罪哪个下人都担当不起,花蕾跟邓妈妈也扛不起。
邓妈妈摇头道:“姑娘不成呀,现在府邸就老夫人疼爱姑娘,若是因为这件事让老夫人着恼了,姑娘以后如何是好。”
月瑶没跟两个人解释太多:“你们只要记住这件事跟你们没关系就行,你们最多是没起到劝说的作用;至于其他的,你们不需要担心,祖母不会因为这件事就不喜我的,若是如此也不用等到今天。”
邓妈妈还是不愿意,月瑶直直地望着邓妈妈:“妈妈,我说了这件事我心中早有计较,妈妈若是不按照我说的,会坏了我的事。”
邓妈妈跟花蕾都不解地看着月瑶,心中浮现出一个念头:‘姑娘这是什么意思。’姑娘有打算,有什么打算,为什么她们不知道。
邓妈妈也不多问,只问了月瑶一句:“姑娘,老夫人若是知道这是姑娘做的,真的只会罚姑娘抄写女戒经书吗?”这件事这么大,罚女戒怕是不可能,姑娘甚至可能关佛堂了。
月瑶点下头:“放心,我心里有数,你们也不要太惊慌。”让祖母知道也好,相信祖母会知道莫氏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她。
莫氏雷厉风行,查到证据以后就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夫人,希望老夫人严惩月瑶,实在是胆大妄为。
老夫人得了莫氏的话,并没有如莫氏所想的那般震怒,只是有些奇怪地看着莫氏,然后摇摇头。月瑶性子清高又自傲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,怎么会去赌坊赌钱?就算真去赌坊,肯定是有原因的。若是为钱,老夫人一万个不相信的:“去将三丫头叫过来。”看看这丫头唱的这是哪出。
巧慧回来传话,透露了这件事给月瑶。
月瑶轻轻一笑,花蕾塞了一个荷包给巧慧。如今不管是丫鬟还是婆子都喜欢接到兰溪院跑腿的差事。每次来就算没有银子拿,肯定也有好吃的,吃人手短,拿人手短。月瑶的大方赢得上下一致的称赞,所以,月瑶的名声在连府还是不错的。
巧慧见着她都提醒了,但是三姑娘也都没当回事。心下稍安,看来三姑娘心里有数,不会惹得老夫人怒气了。
月瑶去卧房换了一件衣裳就去了上房,不仅祖母在,莫氏也在。轻轻一笑:“祖母安好,大伯母安好。”
有老夫人在的地方,自然没有莫氏随便开口的份,更何况还是事关月瑶的事:“三丫头,前院的刘二媳妇说你拿了钱让刘二去押注,这事是真的吗?”
月瑶笑着点头:“祖母是怎么知道的?”
老夫人本来听到月瑶说是真的有些气闷,但是见着月瑶笑得欢快的模样心里松了一口气,看来这件事是另有隐情了:“三丫头,你可知道那地方是赌坊。你一个姑娘家家的跑去赌坊下注,若是让人知道不仅你声誉受损,就是连家也要成笑话了。”
月瑶心里腹诽,不就下个注,哪里就连累到连家的声誉,祖母在乎连家都有些过头了。月瑶抬头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祖母,这事是月瑶考虑不周,请祖母责罚。”在这个关头,辩解什么的都是徒劳,还是先认错再解释。
月瑶自请责罚也就罢了,可脸上却还带着三分笑意,仿若下注是一件很好玩的事。
老夫人见着月瑶的神色冷着脸道:“你说,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去赌坊押注?家里是少了你的吃,还是少了你的穿了?”
月瑶摇头道:“祖母,我在府邸甚好,不缺吃不穿,样样都是最好的。”她要等老夫人问再将心里的答案说出来。
果然,老夫人绷着一张脸:“你说,既然府邸里没少你吃的穿的,为什么会让人去赌钱?”
月瑶这才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拿出来:“祖母,月瑶之前在府邸里听到说从江南来了一个才子,叫于子达。那天我听到这个人童试是案,乡试是解元,我就想这个人会不会会试也是会元,甚至殿试也是状元,成为大元朝第一个三元及第,流传千古的人。后来邓妈妈去给表哥送礼,回来跟我说,舅舅也说了这个于子达很可能会成为大元朝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。我当时听了这个话,就拿了三百两银子去赌于子达能成功。”
月瑶的解释虽然匪夷所思,但是老夫人却有七分相信了,按照月瑶的本性不可能去下注。所以,越是荒诞的理由,听起来越可信。
老夫人面色当下缓和不少:“谁告诉你去赌坊赌钱的。”没人说这个,月瑶一个闺阁之中的姑娘哪里会知道这个。
月瑶没牵扯上邓妈妈跟花蕾:“这是我听爹说的。当年爹也跟友人下注赌谁是江南的解元,府邸没人跟我赌,就去钱庄下注赌一把。祖母,我本想着若是输了也就罢了,若是赢了我准备将这些钱捐出去做善事。”
老夫人听到儿子也跟朋友下赌注,心一下就软了。只要是说小儿子,老夫人总是不自觉的心软。
莫氏见着老夫人面色缓和,当下问道:“为什么之前不说,现在才来说?”
月瑶低着头:“我怕祖母跟伯母知道了责罚我,这种事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,我本打算悄悄拿去捐了。”怕责罚是很正常的。
郑妈妈走进来在老夫人耳朵边上嘀咕了一通,刘二刚才已经招了,说姑娘是让她押的三元及第的于子达。
老夫人听完以后,知道月瑶没撒谎倒是舒坦了不少,看了一眼月瑶:“那你押了多少?”
月瑶想也不想道:“一百两,这次押注得了四倍的利,赚了四百两。祖母,我虽然是抱着希望大元朝出现一个三元及第的人才。但是月瑶到底是犯错了,请祖母责罚。”
老夫人这下怒气是真没有了,一百两银子对于月瑶来说是个很小的数目,连身上佩戴的一件饰都不止这个价钱。
莫氏听了要呕一口血,随便去押注就赚了四倍。不过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,这个四姑娘还真如以前一般,不将钱财放在心上了。
老夫人很欣慰:“抄写经书二十遍,女戒二十遍。再有下次,家法伺候。”
月瑶心甘情愿接受惩罚。对月瑶来说抄写女戒当是练字了,而且祖母也没说什么时候交上来:“祖母,我想白天仍然跟着嬷嬷先生学习,晚上再抄写经书女戒。”不能耽搁了白天的学习。
老夫人颔。
莫氏见着老夫人这么不痛不痒就将这件事处置完了,心头憋了一口气。她本来还想借机除了花蕾或者邓妈妈。不管是谁,只要月瑶身边没这两个人,到时候就好摆弄。
老夫人为了名声,也不会放过邓妈妈跟花蕾了:“邓妈妈,我是看在你服侍过老二媳妇的份上,才让你回来当了廷正的管事妈妈,没想到这么大的事你都敢隐瞒不报,罚三个月月例银子。”至于花蕾,也罚了三个月银子。
邓妈妈跟花蕾自然是无不服了。
老夫人冷声道:“这件事到此为止,若是有半个字传扬出去损了连家的声誉,我绝不放过。”
莫氏听了这话,没吭声,她只是想借机除掉月瑶身边的人,传扬出去自然是不会了。损了连家声誉,她的儿女也要受牵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