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周泰可懒得管这些,次日早早地收拾好行李就往火车站赶。
年后虽然老大过来了城里,彼此书信也不间断,不过老大还是让他有时间回去看看,周家的根就在周家村。
所性周泰也给回了一封信,说是最近准备回老家一趟。
本来还想买点东西带回去的,但是想着一个人在车上带那么多东西实在费力,就零零碎碎买了一些大人孩子的东西。
这年头还是绿皮火车,在外面闻着味就头大,声音也很闹人。
车厢里就好多了,也没那么多乘客。
现在去哪里都要介绍信,介绍信就相当于个人的身份证,没这东西哪你都去不了。
而介绍信制度直到84年了实施身份证制度了才逐步取消。
所以这年头距离远点的走亲戚真的很少,再加上建国初期百废俱兴,生产任务重,大家也没那个时间出门探亲。
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踏出过自己所在的小镇。
火车上一般乘客都不多,不是赶上春节火车站其实没什么人远出,主要是公务出行还有极少数走商的。
周泰上车后就开始闭目休息起来,听着车窗外轰隆轰隆的声音沉沉地睡了过去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列车员的声音叫醒了周泰。
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望着窗外,好像已经到站了。
随即揉了揉脸,提着行李袋,慢慢走出车站。
今晚就在郑州休息,明天去汽车站买上回县里的车票,下午就能回村了。
这也是周泰不愿回家的原因,实在是路途遥远,一路都需要转车,自个又没个四轮,想拖点什么东西也很不方便。
第二天周泰又慌着搭车回县里,又在县里找个车转到镇上,最后在镇上找了个牛车才成功的踏上了最后一段归程。
把四个绿色大行李袋放到车上,周泰散了烟,坐在车兜里,看着来往的忙碌的人群,听着蹄子在石板路上的踏踏声,心满意足地靠在袋子上,眯着眼静静地感受真难得的时光。
出了城,放眼望去全是农家地,绿油油的一片。
等到村上的时候,周泰已经感觉身上都快散架了。
一路的颠簸和飞扬的灰尘,一开始的惬意心情全部没了。
看到陌生的人来到村里,路边歇息的人都议论起来。
“这不是周直家兄弟嘛?”
“听说现在城里吃公粮,怎么回来啦?”
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,周泰也不好再坐车,只得给了钱,下来腿着。
虽然没有众人的面,不过周泰根据原身记忆还是一一叫了出来。
“大爷,根叔,四哥,小毛···”
知道是周家的大能人回来了,一众亲戚也是拥着上前打招呼,要么帮着提行李,要么朝前带路。
腿快点的都已经赶到周直家报信了。
知道是自家兄弟回来了,周直也是开心地走出门去接,还吩咐自家媳妇把笼子里的公鸡杀了。
人群一直围到两兄弟回到家门口,周泰把兜里的烟都散了出去,一包糖也全部给了孩子们,大家嘻嘻打闹着这才慢慢散去。
篱笆门口,大嫂翠兰带着两个侄子侄女守在门边。
看到缓缓走来的两人,两个小孩子都开心的上前喊道:
“舅舅,爸爸!”
周泰摸了摸两个孩子的额头,把兜里仅剩的几颗糖都给了他们。
“谢谢舅舅。”
接着走到大嫂面前打了个招呼:“大嫂。”
“诶,”翠兰有些拘束,赶紧招呼众人进屋说话。
原来的两间土屋都被推倒了,在原来的基地上新盖了四间青砖瓦房,比原来大了不少。
反正现在住的都稀,哪家盖房子多占点也没人出来说三道四。
红色的木门和花窗,青砖黑瓦片,院子旁边还搭着半间茅屋,是用来关家禽的,房子四周还用半人高的篱笆围着看起来甚是温馨。
说到这房子,这还是周泰强烈建议的,原来的两间土墙屋人少的时候还好,现在周直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就不够住了。
要不周直都只是打算再加盖两间土墙房的,然后把钱存起来给周泰娶媳妇的。
不过周直在信上也和他说了,四间房子有一半是他的,等他以后想回来了随时可以搬进去。
周泰也懒得和他说了,这年头城里可比乡下好住,不出意外的话是大概率不会回来的了。
进了屋子,里面的家具很多都翻新了,桌椅也重新打了一套。
本来周直还想留着用的,后面还是周敏和他媳妇劝了才全部换新的。
两个孩子站在一边好奇的看着很久没见的舅舅。
周泰高兴地说道:“怎么,不认识舅舅了?”
“来,看看舅舅给你们买了什么?”
说着从行李袋里掏出了几本课外书和玩具。
两个小孩子瞬间被吸引了过去,拿着玩具爱不释手。
“还不谢谢舅舅?”
“谢谢舅舅。”
说着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炫耀了。
“嫂子,我也不知道买啥,就随便买了些,你们别介意啊。”
“小弟,你就乱花钱。”
两人嘴上埋怨着,手里却不慢,毕竟都是从县城里带回来的,哪怕一块布都是好的。
“你们坐着,我去厨房做饭。”
“我让壮壮去给你姐捎个信,晚上过来一起吃饭。”
“好嘞,我也很长时间没见过我大姐了。”
知道是自家小弟回来了,周敏也很开心,拉着吕大架上驴车就赶了过来。
一家人围坐在新房里,有说有笑的,周泰也把自己在城里的事说了一遍,免得家里几位担心。
壮壮拿着舅舅给他买的玩具枪到处乱跑,妞妞则在一边借着灯光看起小人书来。
周泰三个大男人在饭桌上你一杯我一杯的交流感情,至于周敏,一开始拉着周泰的耳朵训了半天,后面也和大嫂在一边翻着周泰从城里带回来的东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