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中心黑洞的探测数据来看,这个黑洞不是虫洞,但它的内部却有类似虫洞里的光团流动。
在虫洞中,这些流动的光团都是被扭曲的一个个外部星系,在空间壁上的反射。
可是,这个中心的黑洞并不是虫洞,它没有连通外界的通道,为什么也会反射外部星系的光芒?这就与单纯的黑洞出现了明显的差异。
这种现象违背自然规律,根据现场的情况判断,肯定是守护者人工干预造成的结果。可守护者这样做的目的何在?
科学院的专家团队研究了一段时间后,终于有所发现。
根据探查的资料分析,发现中心黑洞内部正在延伸。周围那些黑洞被抽取的物质,都成了中心黑洞不断延伸的能量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些黑洞每一个都能贯通一个星系团。即便将这些能量汇总到一起,按照虫洞长度和能量三次方的对应递增关系,顶多也就能打开一个几十亿光年的超级虫洞。
换位思考一下,这里深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守护者大本营核心,守护者根本没有必要开启这样的超级虫洞。多建立几个虫洞跳跃基站,岂不是比这省时省力的多?
这是专家团队目前能够想到的唯一解释,这种解释虽然合理,但又不符合实际情况,可以说是脱裤子放屁的行为。
科学院将研究报告递交给了军方,现在军方面临着一个选择,要不要将这些黑洞之间的能量供应切断。这个很容易选择,毕竟凡是敌人赞成的事情,我们都要反对。
不管守护者想要利用这些黑洞,达成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,联盟都必须阻止。
想要阻断黑洞之间的能量传输并不困难,只需要稍微施加外力,打破它们之间的引力平衡就能办到。这算是最简单也是最暴力的办法。
这个办法将会带来一个未知的后果,能量供应被切断之后,周围黑洞的能量喷射并不会停止,这些能量失去束缚之后,将会直接喷洒在矩尺座星团的核心。
矩尺座星团最终会被这些狂暴的能量肆虐,无数的辐射物充斥其中,让整个矩尺座星团彻底沦为生命禁区。联盟也就没办法以这里为据点发起总攻,整个军事行动都得推倒重来。
所以这个事情还得从长计议,最好还是采用安全温和的方式,一个一个切断能量传输,并让周围的黑洞停止喷射。
至于具体怎么做,科学院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方案,按这个方案执行就能避免上述情况发生。不过这个方案执行起来,最少也得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。
也就是说,在这百年之内,中心黑洞还会时刻吸收能量。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,这百年之内中心黑洞会不会彻底蜕变成超级虫洞?
这个答案没人可以回答,因为不知道守护者提前设定的另一端坐标,不知道距离就没办法估算。
科学院的方案虽然安全,但不符合当前的现实形势,军方并不认可。军方最终还是决定采取最暴力的手段,以最快的时间切断中心黑洞和周围黑洞的联系。
即便这些能量全部喷射到矩尺座星团,那也是千百年以后的事情了,现在管不了那么多。
如果能够战胜守护者,到时候联盟再想办法解决。如果不能战胜守护者,预计不需要千百年联盟肯定要被守护者抹杀,还操那些闲心干啥?
面对现实情况,陆平觉得军方的做法还是符合当下形势的。
于是乎军方按照自己的方式,向这些黑洞内部投入了海量的大当量引力炸弹。引力炸弹爆发之后,原本有序的能量传输被打乱。
超能粒子流逐渐改变了原有的轨迹,与中心黑洞先后切断了联系。
解决了黑洞的问题,盟军开始计划下一步的军事行动。高层打算将远征舰队按照成员组织,划分成十三个集团军,通过眼前这些天然虫洞,向着其他星团推进。
总体上实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针,为的就是在守护者大本营大范围的制造混乱,不让对方有安稳的发展环境。
这就有一个前提,眼前这些暴乱的黑洞群,必须牢牢控制在盟军手中。这是盟军进军的跳板,也事关盟军能不能安全撤离的基础,绝对不容有失。
想要保证黑洞群的控制权,最好是将矩尺座星系团全部拿下,这无疑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
最终决定,先围绕黑洞区域打造一个核心防御圈,然后兵分多路。一部分穿越虫洞去骚扰其他星系团,一部分以防御圈为起点,向着整个矩尺座星系团外围推进。
这次进军的主旨是延缓守护者的发展速度,所以不追求军事目标,只追求战略目标。那就是尽可能在最大的范围内,制造一切能够制造的混乱。
军方的行动很快实行,陆平还留在黑洞群这里,想办法控制黑洞群暴乱之后的扩散速度。
这里毕竟是盟军在超星系团的前沿阵地,对暴乱的黑洞自然不能坐视不理。
陆平看着以光速扩散的狂暴能量,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:要是这些能量全部进入四维空间,不知道能不能抵消熵增效应的增加?
众所周知暗物质或者说暗能量可以抵消熵增效应,这是因为暗物质的能量层级,比普通的常规物质要高出数个数量级。
在小范围的三维空间内,那些常规物质的量太小,对于熵增效应的抵抗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但不代表常规物质无法抵消熵增效应。
那些被寂灭成能量态的物质,正是因为抵抗了熵增才被热寂。
如果在小范围的三维空间之内,常规物质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,永远无法被完全寂灭,是不是就能为小三维空间持续抵抗空间势能并维持完好?
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小范围三维空间,那岂不就是小宇宙吗?
陆平抓住脑海灵光闪现的想法,赶紧在脑机中模拟这样的场景。一个三维空间被切除流放到四维空间内,不同的是,这个三维空间与三维宇宙还存在一个空间通道保持连接。
无数的能量通过这个通道,源源不断地进入小空间内部,小空间还是很快就被寂灭了。
不过通过模拟数据发现,这个过程中,熵增效应确实得到了细微的延缓。
这个模拟的小宇宙只有几公里的直径,它自身的熵增效应是无穷大的,供应多少物质都无法让熵增与主宇宙一致。
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宇宙,最起码也得是一个恒星系大小,不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。小宇宙的空间越大,熵增效应也就越小。
陆平再次模拟了一个十光年范围的小宇宙,这次的结果有所提升,但还是避免不了热寂的最终结果。陆平对这样的结果却非常欣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