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南丞确实吃下了沉家不少家财,可他喜欢沉瑛娘的心,真真的不假。
沉翊钧有多感慨,罗青雀就有多伤心。
不过她也快嫁人了,夫君正是当初罗兴手下一个副将家的儿子。
人家也知道她喜欢过苏南丞,人家也不在乎。也真心对她。
婚事已经说定,所以罗青雀此时的伤心到也不光是因为苏南丞不接受她,就是很挫败吧。
苏南丞不知道这些,他还在忙着跟人聊天。
那些老人不是一下子全走的,他就跟他们说说话。顺便帮着周将军整顿军务。
其实这说起来就欺负人了,人家不管管的好不好,都在这里十来年了。
他这个年轻人上来就要帮人家整顿,显然就是张狂。
可苏南丞已经决定将他挤走,自然要插手进去。
何况,有罗家兄弟带的那些人支持,这支队伍已经完全不由周将军管束。
他渐渐发现了这一点,别提多悲愤了,对苏南丞一行人也越发不客气。
可惜没用。
陶太守如今已经开始装死和稀泥,何况他也管不了军中的事。
周将军手下的副将们都开始倒戈,他也算独木难支。
很快,中秋都没到,周将军就收到了调令,叫他前往锦山关任职。
升职了。
他真是不知说什么,临走苏南丞还宴请他。
酒楼里,周将军面上真不知道该摆着什么表情才合适。怒吧,他还升职了。不是虚升,是实实在在的升职。
可他离开了信阳,手下带着的人又带不走。
重新开始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。
真是,本来已经对他苏持玉横眉冷对了,可人家办事就这么周全。
于是他喝酒都喝的不痛快,举杯愣是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苏南丞倒是全程客客气气,颇有些赔罪的意思。
等送走了周将军一行,很快吴三灯的调令也下来,就地就可以入职。
至此,苏南丞也放了一半的心,吴三灯是靠得住的。
再加上罗家,他们将这边的武力算是握在手中了。
日后要招兵买马也容易。
怕罗家人失落,苏南丞特地见了罗家兄弟。
没明说,但是也透露了一些,毕竟这一片地方大的很,日后要养兵就要分开几处,他们都是一样的有用。
罗家兄弟也表示没意见,这件事就这么定了。
陶太守父子的事,不管京城多少人反对,终究还是办成了。
陶培源顺利接了父亲官职,成为新的太守。陶老大人也顺利退休,不日就回乡养老。
沉翊钧调任信阳府,布局算是彻底稳了。
这一年的中秋,就在信阳过。
今年的秋收不乐观,春天的时候受到影响,很多人都没能种地。
也没种子,苏南丞他们来的也晚了,就算压住了下面的乱象也没法种地了。
不过有苏南丞坐镇,新任陶太守跟他爹是一个心思,府库那可怜的一点粮食还能暂时用。
而有苏南丞在这里,户部拨下来的一点赈灾粮食就没少的送来了。
虽然没被人克扣也不够,甚至可以说是少得可怜。
但是有就比没有强。
如今全国都需要赈灾,要不是苏南丞在这里,绝不可能有粮食落在信阳。
其实一样的,这里有,就有地方没有。
这一点,苏南丞心里清楚,他也不能叫本地人不清楚。
这种时候,收买人心的好时候,绝不能错过。
哪怕此时他只能叫本地人喝清的照见人影的米汤,那他也必须是恩人。
事实也确实如此。
有很多外地来的难民,他们也是一样的百姓,因种种原因,反正是活不下去了。
有的人来之前也不知信阳如何,只是没了去处,或者是本地有亲。
来了之后就惊喜的发现,这里有生路。
确实有,因为苏南丞组织了不少人开荒。
开荒今年也不能种地了,不过先把一些荒地开出来,等着开春专门种新的粮食。
这些荒地属于驻军,新来的人就跟驻军一起开垦。他们每天一个人有定量任务,能够完成的话,第二天就有一顿饱饭吃。
赚钱吃饭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,都抢着干。
不光是这个活儿,苏南丞还组织了本地一批人,将一些简单的水利设施弄好。
如此一来,也能增加本地粮食产量。
他是不懂这些,可有他坐镇管着人做。
做这些时候,百姓都看得见,甚至有些百姓不图什么吃的也来帮忙。
这是看得见的好处,有了这些,以后每年粮食产量都会高。老百姓还求什么呢?
吃饱饭就是最好的。
而与此同时,苏大将军定襄候的名声在这一片,算是家喻户晓。有些感情充沛的老百姓,甚至在家里给他建生祠供奉。
苏南丞收到了费鸠的信,就知道北夷人已经蠢蠢欲动,怕是不日就要叩关。
也是没办法,大元境内毕竟地大物博,如今都是艰难度日,北方的战乱一日比一日严重。
无非都是吃不上饭。
他北夷毕竟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点耕地,人口比大元少是少,可总归再少也是要吃饭。
因为缺粮食,他们的牛羊甚至马匹都死了不少。
如今除了劫掠还能怎么办?
费鸠信中说:纵有万难,誓死守护。你只需安稳行事,不必为我担忧。此番有我在,定不许北夷人越过雄山关半步。
苏南丞提笔,许久不知说什么。
终究只能告诉他,我一切都好,我也盼着你好。我相信你。
到了这一年的十月底,本地已经不能做工了。
不管是河道还是开荒都不行了,地已经上冻。
而苏南丞也决定回京。
大军离开的那一日,信阳无数百姓涌出来送他们,很多百姓们竭尽所能将家里还有的一些干货拿来要给他们带着。
苏南丞都不要,下面的当兵的也不要。
说实话,当了这么些年兵还是头一次被百姓这么爱戴,他们都很不习惯。
果然这是苏大将军的功劳啊。
苏南丞从一个哭泣的大娘手里接了她纳的鞋底:“我就收了这个,其余的,都拿回去吧。等开春种了粮食,新的粮食收获了,务必托付陶太守送一些给我看看,尝尝。诸位都回去吧,咱们信阳定会越来越好的。”